成语意思指被朝廷、官府捉去
成语出处宋·赵令榁《侯鲭录》第六卷:“朴言:‘独臣妻有诗一首云:更休落魄贪杯酒,亦莫猖狂爱咏诗。今朝捉将官里去,这回断送老头皮。’上大笑,放还山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话多而轻率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43回:“单管嘴尖舌头快的,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。”
成语意思折节:屈己下人;下:屈己尊人。屈己下人,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身自耕作,夫人自织,食不加肉,衣不重采,折节下贤人,厚遇宾客。”
成语意思折节:屈己下人;下:屈己尊人。屈己下人,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
成语出处唐·储光羲《贻鼓吹李丞》:“折节下谋士,深心论客卿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外表好看,其实不中用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4卷:“却而今没蛇得弄,中看不中吃,要来无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外表好看,其实不中用
成语出处许地山《玉官》:“枪炮军舰都如明器,中看不中用。”
成语意思众人的愤怒像水火一样厉害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众怒如水火焉,不可为谋。”
成语意思曲:弯曲,比喻邪恶;直:笔直,比喻正直。比喻在众多的坏人里不能容纳正直的人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,众曲不容直,众枉不容正。”
成语意思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。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九十九回:“悟空,这里人家,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。自古道,真人不露相,露相不真人。恐为久淹,失了大事。”
成语意思正:正直,公正。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
成语出处王朔《永失我爱》:“这也就是我自个,换别人这样儿我也早急了,要不怎么说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。”
成语意思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,考虑欠周,注意这里,顾不到那里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那珍大爷管儿子,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,只是着三不着两的。”
成语意思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。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;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;再从中取利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仪列传》:“两虎方且食牛,食甘必争,争则必斗,斗则大者伤、小者死;从伤而刺之,一举必有双虎之名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,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,再从中捞取好处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6回:“偏一点儿他们就‘指桑骂槐’的抱怨;‘坐山看虎斗’,‘借刀杀人’……都是全桂子的本事。”
成语意思爱怎么说就怎么说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毡袜、裹脚、靴子,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。比喻彼此都一样。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4回:“而今这银子我也不问是你出是他出,你们原是毡袜裹脚靴,但须要我效劳的来。”
成语意思仅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全面
成语出处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结和》:“秦知进取之利,而不知鸿门之难,是以知一不知十也。”
成语意思骤:急速;终:竟,从开始到末了;终日:整天。攀雨下不了整天。比喻势头很猛不能持久
成语出处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23章:“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”
成语意思两相情愿
成语出处老舍《柳屯的》:“周瑜打黄盖,愿打愿挨。”
成语意思得计:计谋得逞。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(含贬义)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,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,闻子厚之风,亦可以少愧矣。”
成语意思尊:古代盛酒的器皿。杯里经常有酒。比喻招待不停,宾客不绝
成语出处《世说新语补·豪爽》:“孔北海居家失势,宾客日满其门,爱才乐士,常若不足,每叹曰:‘坐上客常满,尊中酒不空’吾无优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