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笃:切实。确切地论述。
成语出处晋·裴启《语林》:“林公云:‘文度著腻颜,挟《左传》,逐郑康成,自为高足弟子;笃而论之,不离尘垢囊也!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当耳边风”。当做耳边吹过的风。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。
成语出处语出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於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作风散漫,态度不严肃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形容仪容不整;作风散漫;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等。
成语出处丰子恺《口中剿匪记》:“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,个个变坏,歪斜偏侧,吊儿郎当,根本没有替我服务。”
成语意思浪荡:放浪。形容散漫放浪
成语出处姚雪垠《牛全德与红萝卜》:“知道吗?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,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!”
成语意思复:又,再。刚得到又失去了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:“孔明变色曰:‘是何言也!得而复失,与不得同。公以此贺我,实足使我愧赧耳!’”
成语意思化:改变,转变。原指大行其道,使天下化之。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。”
成语意思塞住耳朵不愿听。
成语出处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怀忠抱直之人,虚心谒见;便佞诡随之说,杜耳恶闻。”
成语意思恩:恩惠;德:恩德,好处。巨大的恩德,形容恩泽深厚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若非妹丈救我性命,必作异乡之鬼矣。大恩大德,将何补报!”
成语意思比喻既不热心也不厌弃。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辨诗》:“淡而不厌者陶潜,则王维可废也。”
成语意思道:走路。径:小路。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,以免遇到危险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·孝行览》:“故舟而不游,道而不径,能全支体以守宗庙,可谓孝矣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。
成语出处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成语意思贪婪注视,急于攫取的样子
成语出处《周易 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
成语出处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42回:“脚底下不晓得高低,跌跌撞撞,进了右首房间。”
成语意思形式上、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,正正规规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3回:“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,心中想道:‘阿也!少了一拜!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东风射马耳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:“学生在美国……绝无敬师之礼,对于新监督之训,若东风之过耳。”
成语意思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,妆扮美容。
成语出处唐·李商隐《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》:“何处拂胸资蝶粉,几时涂额藉蜂黄。”
成语意思指巨大的风浪。比喻社会的大动荡、大变化。也比喻尖锐、复杂、激烈、艰苦的斗争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大风大浪也不可怕。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。”
成语意思指织品上的花纹图案。也比喻男女间的性行为
成语出处金 元好问《赠答张教授仲文》诗:“天孙缲丝天女织,倒凤颠鸾金粟尺。”
成语意思指十分富有和高贵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8卷:“后来虽不能如二公这等大富大贵,却也免了一个大难,享个大大家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