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措:安放;颜:脸,面子。脸没地方搁。形容极为惭愧羞愧
成语出处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释愤》:“逐臣吹毛洗垢,自知积罪如山;学士排难解纷,反使措颜无地。”
成语意思阐;阐明;赜:幽深莫测。阐明和探究深奥精微的道理
成语出处明·唐顺之《吴儒人挽诗》序:“岂史主于纪大而略小,诗主于阐幽探赜,其为教一而其为体则异耶。”
成语意思谓细腰秀发。借指美女。
成语出处唐·李贺《洛姝真珠》诗:“市南曲陌无秋凉,楚腰卫鬓四时芳。”
成语意思指辈分大小,地位高低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,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辞严义正”。
成语出处元·刘壎《隐居通议·诗歌六》:“蕃武忠君爱国,辞严谊正,不暇自恤,枚蹈危机,其失在于疏尔。”
成语意思辞:言词,语言。义:道理。言辞严厉,义理正大。
成语出处宋 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
成语意思同“辞严义正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》诗:“辞严意正质非俚,古味虽淡醇不薄。”
成语意思措词严肃,道理正当。
成语出处元·黄溍《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》:“为之开陈祸福,词严义正,累数千言。”
成语意思从:跟随;终:终身,一辈子。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,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
成语出处宋·文天祥《刘良臣母哀辞》:“呜呼,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,从一以终兮尚得正,其何悲!”
成语意思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。后也指能力、财力足够而有剩余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,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?”
成语意思说话有条理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,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。行归于周,万民所望。”
成语意思绰:宽,缓;暇:空闲。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
成语出处《北史·魏收传》:“我绰有余暇,山立不动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出于意表”。
成语出处《黄绣球》第四回:“自想这件事真出于意外,必须自家投到,中诉明白,不能平白地叫妻子良受诬辱。”
成语意思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,很孝顺,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,扮成幼儿,引父母发笑。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老莱子孝养二亲,行年七十,婴儿自娱,着五色彩衣,尝取浆上堂,跌仆,因卧地为小儿蹄,或美鸟鸟于亲侧。”
成语意思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。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。
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《简简吟》:“苏家小女名简简,芙蓉花腮柳叶眼,……大都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。
成语意思措词严谨,道理周密。
成语出处《剪灯馀话·幔亭遇仙录》:“宋朝诸儒所述,皆明白正大,词严义密,无馀蕴。”
成语意思微末的赞扬言辞。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谢眺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齿牙余论。”
成语意思惠:给人好处。指帮人说好话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公孙九娘》:“屡通媒妁,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。幸无惜齿牙余惠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随口称誉的话
成语出处《南史 谢脁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齿牙馀论。”
成语意思慧:通“惠”,好处。指帮人说好话
成语出处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苏仲芬》:“夫隐恶扬善,现在功德,何惜齿牙余慧,而必以朴讷为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