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仁:仁爱;义:道义;正义。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成语意思无论受宠、受辱,心里都要振动。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。
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?宠为下,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牙齿整齐洁白。贝,白色螺壳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唇如激丹,齿如含贝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超迈绝伦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许顗《彦周诗话》:“东坡《海南诗》、荆公《钟山诗》,超然迈伦,能追逐李杜陶谢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神貌呆笨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小虫伏不动,蠢若木鸡。”
成语意思墨客:文人。泛指风雅的文人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一回:“馆娃宫、铜雀台,惹了多少词人墨客嗟呀嘲诮。”
成语意思存:生存;荣:光耀;哀:悲伤。活着受人尊敬,死后令人哀痛
成语出处汉·蔡邕《陈太丘碑文》:“斯可谓存荣没哀,死而不朽者矣。”
成语意思腐臭的肉招来苍蝇。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风有问题,就会招致坏人的引诱。
成语出处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一:“僧问慧然:‘如何是祖师西来意?’曰:‘臭肉来蝇。’”
成语意思催:催促,促使。形容事迹十分感人,使人不禁流下眼泪。
成语出处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八章:“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,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……”
成语意思怆然:伤感的样子。伤感地流泪不止。形容非常悲痛
成语出处《中国现在记》楔子:“你我今生之时,处今之世,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独立苍茫,怆然泪下。”
成语意思乘:趁;厄:苦难。趁人家危难的时候加以要挟或陷害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神女》:“子诚敝人也,不念畴昔之义,而欲乘人之厄,予过矣!”
成语意思超脱世事,自觉快乐和满足。
成语出处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东土祖师》:“光自幼志气不群,博涉诗书,尤精玄理,而不事家产,好游山水,后览佛书,超然自得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超然远举”
成语出处清·姚鼎《伍子胥论》:“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,伍子胥之于吴,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,及至嗣子弃之,于是毅遂超然远引,而子胥乃恋恋不去,终以谏死于吴。”
成语意思绰然:宽裕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宽裕,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。”南朝·梁·刘孝标注:“驰骋游说,言固不虚。唯兹壹公,绰然有余。”
成语意思冁然:笑的样子。高兴地笑起来
成语出处清·汪琬《序》:“然后徐展此图,以校其人物风景相似与否,夫也将为之冁然一笑也。”
成语意思超出人们的意料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所以天下事往往有出人意外的。”
成语意思灿然:耀眼的光彩。耀眼的光彩,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。
成语出处《宣和书谱·行书六》:“正夫以精忠相与图回至治,其所以持盈守成,而熙丰之盛德美意,灿然一新,正夫其有力焉。”
成语意思意料:事先对情况、结果等的估计;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。表示情况非同寻常。也作“出乎意料”、“出人意外”、“出人意表”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这一件事,都是出人意料之外。”
成语意思为超脱世事,远由而去。末·苏舜钦《答韩持国书》:“偷俗如此,安可久居其间,遂超然远举,羁泊于江湖之上,不惟衣食之累,实亦少避其机阱也。”亦作“超然远引”。渭·姚鼎《伍子胥论》:“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,伍子胥之于吴,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,及至嗣子弃之,于是毅遂
成语出处宋·苏舜钦《答韩持国书》:“偷俗如此,安可久居其间,遂超然远举,羁泊于江湖之上,不惟衣食之累,实亦少避其机阱也。”
成语意思从容:舒缓,悠然。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焚书·杂述·豫约》:“有问乃答,不问即默,安闲自在,从容应答,不敢慢之,不可敬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