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端庄高雅而标致。
成语出处《红楼梦》第十四回:“一切张罗款待,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……[凤姐]洒爽风流,典则俊雅,真是‘万绿丛中一点红’了,——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,挥霍指示,任其所为。”
成语意思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。
成语出处明 于谦《备边保民疏》:“臣愚不足以计边务,伏乞圣断。于短中取长而行之。”
成语意思脑子好像豆渣。比喻极其愚蠢的人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指法令、礼乐、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文苑传·徐一夔》:“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,纂《经世大典》,一代典章文物粗备。”
成语意思抵足:指同床安睡。谓抵足而眠,彻夜长谈。形容亲切深厚的情谊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8回:“此荒港又不知离城多远……不如竟在弟船过夜,抵足谈心。”
成语意思戴罪:身负重责;图:谋取。指有罪之人立功,争取减免罪行
成语出处《明史·马芳传》:“帝令察广堪办贼,许戴罪图功,否即以赐剑从事。”
成语意思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(张:施行;挞伐:征讨)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9回:“如果陛下必要大张挞伐,以示天威,则当多派士兵,以期必胜。”
成语意思兵:军事。拍手畅谈军事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一回:“挥毫作赋,则颉颃相如;抵掌谈兵,则伯仲诸葛。”
成语意思症:病症;下药:用药。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。比喻针对具体情况;采取具体有效措施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1卷:“克己复礼,便是捉得病根,对证下药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对症下药”。
成语出处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一:“克己复礼,便是捉得病根,对证下药。”
成语意思跖:人名,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,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,代指坏人;物:物品。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8回:“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,并非盗跖之物,先生如何不受?”
成语意思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
成语出处晋 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自谓三分鼎足之势。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。”
成语意思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,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。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。
成语出处汉 刘向《列女传 母仪传》:“孟子之少也,既学而归,孟母方绩,问曰:'学何所至矣?'孟子曰:'自若也。'孟母以刀断其织。孟子惧而问其故,孟母曰:'子之学,若吾断斯织也。'”
成语意思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,广为流传
成语出处唐 元稹《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》:“都中纸贵流传后,海外金填姓字时。”
成语意思症:病症。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具体问题,采取有效的措施
成语出处宋·阳枋《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》:“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,粲然在目,故能察病论症,对症用药,如指诸掌。”
成语意思犹虎口余生。
成语出处清 昭槤《啸亭杂记录 记辛亥败兵事》:“余刀俎余生,受君恩乃不死,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!”
成语意思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成语意思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一回:“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幺快。”
成语意思二八:指十六岁。十五六岁的美女。指年轻貌美的女子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瞳人语》:“见车幔洞开,内坐二八女郎,红妆艳丽。”
成语意思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、技术不高的人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,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