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、盼望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二五:“吾怜君而相赠,岂望报乎?君可速归,恐尊嫂悬悬而望也。”
成语意思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。形容敬畏恭谨之极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召见诸侯将,入辕门,无不膝行而前。”
成语意思跪着用膝盖向前进。形容卑躬敬畏的表现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黄帝顺下风,膝行而进,再拜稽首而问曰。”
成语意思小:指不知句读;大:指不解疑难问题;而:转折连词,可是;遗:弃。小的方面则要学习,大的方面却放弃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相形见绌”。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蒲剑集·“民族形式”商兑》:“皮簧剧在戏剧构成上也占着超越的地位,但把来和近代小说与近代话剧比较,由于内容的陈旧,是不免相形见拙的。”
成语意思敬:慎。指说话做事非常慎重
成语出处《周书·王懋传》:“懋性温和,小心敬慎。宿卫宫禁,十年有余,勤恪当官,未尝有过。”
成语意思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。循:按照;序:次序;渐:逐渐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 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?”朱熹注:“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,循序渐进耳。”
成语意思指刚强正直,勇敢热情的男子汉。
成语出处明 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六回:“你小姐乃是闺阁中的须眉男子,我铁挺生也是个血性男儿。”
成语意思熊熊:形容火势旺盛。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
成语出处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二卷第35回:“冥器杌椅车轿,都陷在熊熊烈火之中。”
成语意思仪态轩昂就像朝霞飘举蓝天似的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林公道王长史,敛衿作一来,何其轩轩韶举。”
成语意思轩轩:洋洋自得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得意。[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孔戣传》:“戣自以适所志,轩轩甚得。”
成语意思犹心乱如麻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六回:“某因心绪如麻,忘却一语:此间有一奇士,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。使君何不求之?”
成语意思宵小:盗贼。指盗匪坏人之流
成语出处清·黄六鸿《城厢·防守》:“外有旷僻无人之地,恐宵小从此出入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。形容虚情假意的样子。惺惺:虚伪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四章:“老鬼心里明白,却仍惺惺作态。”
成语意思悬悬:挂念。心中惦念牵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2回:“因不见贤徒,悬悬在念,今幸得胜而回!”
成语意思比喻执着地努力,最后达到目的。
成语出处清·龚自珍《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》:“掞区区抱蝼蚁之忠,逞隙穴之窥,于康熙五十六年、五十九年、六十年,奏请册立皇太子,疏前后十余上。”
成语意思一点点小火星。比喻开始时微小;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。多比喻新兴的革命力量。
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《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》:“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,激而构扇之,星星之火,遂成燎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欣然自得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,比前倍加美丽,欣欣自得,道声:‘娘子请坐。’”
成语意思抃:鼓掌。喜欢得跳跃、鼓掌、起舞。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。
成语出处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娥还,复为曼声长歌,一里老幼喜跃抃舞,弗能自禁,忘向之悲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。后指揣摸人意,谄媚逢迎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义》:“君子之所为孝者,先意承志,谕父母于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