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雪泥鸿爪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冯珍《摸鱼子·寄戴受兹》词:“去年曾记深宵语,也算雪泥鸿迹。”
成语意思刑:杀。杀马饮血,立誓为信。比喻庄重的誓约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且臣闻齐、卫先君,刑马压羊,盟曰:‘齐、卫后世无相攻伐,有相攻伐者,令其命如此。’”
成语意思传说玄圃多美玉。因以“玄圃积玉”比喻精华荟萃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葛洪著书,称机文犹如玄圃之积玉,无非夜光焉。”
成语意思犹软钉子。比喻以婉转隐晦的方式进行斥责或拒绝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子夜》十四:“屠维岳第二次听出吴荪甫很挖苦他,也就回敬了一个橡皮钉子。”又《清明前后》第一幕:“[余为民]只有一点美中不足,在碰了人家的橡皮钉子而自解嘲的时候,他那笑形,他那眼神,宛然是个白痴。”
成语意思指野兽凶残吞噬的大嘴。也比喻剥削者、侵略者蚕食鲸吞的巨大胃口。
成语出处唐 变文《叶净能诗》:“眼如悬镜,口若血盆,毒气成云。”
成语意思雄罴:猛兽。比喻众多的勇猛将士
成语出处南宋·王迈《观猎行》:“汝不闻去岁淮甸间,雄罴百万临危堞。”
成语意思向平:即东汉时向长,字子平。向平的心愿。指子女婚嫁之事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6卷:“这般一走,便可与杜郎相会,遂了向平之愿了。”
成语意思熊罴:猛兽;祥:吉兆。生男的吉兆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斯干》:“维熊维罴,男子之祥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勇士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·康王之诰》:“则亦有熊罴之士,不二心之臣。”
成语意思熊罴:猛兽;旅:泛指军队。形容勇猛善战的军队
成语出处晋·陆云《南征赋》:“乃有熊罴之旅,虓阚之将。”
成语意思熊罴:猛兽。指强大的势力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秦以熊罴之力,虎狼之心,蚕食诸侯,并吞海内。”
成语意思献:贡献之意;曝:晒太阳。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,所表达的自谦之意。
成语出处《列子·杨朱篇》:“负日之暄,人莫知者,以献吾君,将有重赏。”
成语意思一点一滴地积蓄钱的人或指吝啬鬼
成语出处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咱组长不是小气鬼,人家是共产党员……”
成语意思循:沿着。沿着墙走。形容恭谨顺从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,循墙而走。”
成语意思庆:贺喜;弹冠:掸去帽子上的尘土。弹去帽子上的灰尘,准备做官。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吉与贡禹为友,世称‘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’,言其取舍也。”
成语意思去:离开。心已在别处,难以挽留。
成语出处南朝梁·王僧孺《为姬人自伤》诗:“断弦犹可续,心去最难留。”
成语意思蝼蚁:蝼蛄和蚂蚁。自己先死埋葬地下,为别人驱除蝼蚁。比喻效命于人,不惜先死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臣入则编席,出则陪乘。大王万岁千秋之后,愿得以身试黄泉,蓐蝼蚁。”
成语意思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产生于家中的祸乱,比喻灾祸、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董卓议立陈留王》:“速提雄虎之师,克定萧墙之祸。”
成语意思指边界相邻而友好的国家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张仪传》:“今秦与楚,接境壤界,固形亲之国。”
成语意思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产生于家中的祸乱,比喻由内部原因所致的灾祸、变乱
成语出处《金史·后妃传·熙宗悼平皇后》:“海陵本怀觊觎,因之疑畏愈甚,萧墙之变,从此萌生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