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投梭折齿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君子有援琴之挑,鄙人无投梭之拒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投鼠忌器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宫闱·今上家法》:“闻上初见弹台疏,圣意不择,特以贵妃故,有投鼠之忌。”
成语意思减膳以示节俭。谓操守廉洁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召南·羔羊》:“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”
成语意思他山:别的山。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畅玄》:“藏夜光于嵩岫,不受他山之攻。”
成语意思安:安稳。像泰山那样稳固。形容稳固安定
成语出处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以居泰山之安,而欲乘累卵之危。”
成语意思指容貌艳丽的女子。
成语出处明 梅鼎祚《玉合记 砥节》:“看他虽是禅踪,自然冶态,正是那天生尤物,世不虚名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。
成语出处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:“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,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罪恶极大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质问国民党》:“这两种错误,都是滔天大罪的性质,都是和敌人汉奸毫无区别的,你们必须纠正这些错误。”
成语意思迢迢:遥远的样子。形容路途遥远
成语出处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金钏记》:“迢迢千里到燕都,教人跋涉多劳苦。”
成语意思自得:自己觉得快意。自己觉得舒畅快乐
成语出处宋·林正夫《括沁园春》:“但无思无虑,陶陶自得,任兀然而醉,恍然而醒。”
成语意思倜傥:卓异;才:学问和才能。卓越特出的才能
成语出处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散序进士》:“其负倜傥之才,变通之术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给对方的报答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9回:“王兄如将韵学赐教,小弟定赠美号,以为‘投桃之报’。”
成语意思作弊: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。串通一起做坏事。
成语出处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你与孩儿通同作弊,乱我家法。”
成语意思回环旋转,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。
成语出处苏青《结婚十年》第四章:“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团团转:出去呢?不出去呢?换衣服呢?还是不换?”
成语意思形容身材魁伟,相貌出众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洒家,堂堂一表,凛凛一躯,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,终不成只这般休了!”
成语意思同祖的兄弟,即堂兄弟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 公孙表传》:“二公孙,同堂兄弟耳。”
成语意思借事物设喻。
成语出处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教·讽谏》:“古人凡欲讽谏,多借以喻彼,臣不得于君,多借妻以思其夫,或托物陈喻,以通其意。”
成语意思亹亹:同“娓娓”,形容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。也指说话、文章十分感人。亦作“亹亹不卷”、“亹亹不厌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》:“音韵铿锵,使人味之,亹亹不倦。”
成语意思堂堂:盛大的样子。军容壮大的阵势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无邀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,此治变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罪恶极大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》:“稍正滔天之罪,永为垂世之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