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茅草盖的屋顶,泥土砌的台阶。形容房屋简陋,或生活俭朴。
成语出处晋 袁宏《后汉纪 光武帝纪一》:“礼有损益,质文无常,茅茨土阶,致其肃也。”
成语意思名义上还有;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。
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》:“惑主不然,计其入不计其出,出虽倍其入,不知其害,则是名得而实亡。”
成语意思民风质朴敦厚。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敦睦堂记》:“海东之邑,闻有民淳俗厚如邹、鲁,必张氏之化也欤!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命词遣意”。运用文词表达思想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80卷:“然亦须得其命辞遣意方可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命辞遣意”。
成语出处王闿运《郭新楷传》:“军檄笺启,日有百数,新楷命词遣意,轻重悉宜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。
成语出处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红枪会的人个个赤膊卷腿,磨刀擦枪,横眉瞪眼地注视着马英。”
成语意思弭:平息;安:稳定。平息盗贼,稳定民生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4回:“像这盗贼横行,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。”
成语意思母亲慈祥爱子,子女孝顺父母,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天惟与我彝。”孔传:“天与民五常,使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成语出处郁达夫《迟桂花》:“我那忠厚老实的娘……一听了媒人的这一番说话,目瞪口僵,立刻就滚下了几颗眼泪来。”
成语意思瞪:眼睛发愣;哆:张口的样子。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。形容吃惊的样子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荆山客邸》:“翻揭席荐,无所见而出,面色如墨,目瞪口哆,不能复言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目瞪口呆”。
成语出处《说唐》第二一回:“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,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。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辞母》:“只今别去,山长水遥,意匆匆远离膝下,目断魂消。”
成语意思目断:竭尽目力所见。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,因而内心十分悲痛。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。亦作“目断魂消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元稹《同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臣自离京国,目断魂销,每至五更朝谒之时,臣实制泪不得。”
成语意思在梦中也思念,思想上不得平静
成语出处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擢第》:“满目新红惊树杪,莺啼处梦断魂消。”
成语意思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。
成语出处《孝经 广至德》:“君子之教以孝也,非家至而日见之也”汉 郑玄注:“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之也。”
成语意思睡梦中也在思想着,弄得神魂不宁。亦作“梦断魂消”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元和《小桃红·题情》:“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,只落的梦断魂劳。”
成语意思谓全家死亡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5回:“建安以来,野战死亡,或门殚户尽;虽有存者,遗孤老弱。”
成语意思指家道衰微,人口不昌盛
成语出处克非《春潮急》:“但她自觉门单户薄,惹不起人家,便忍气吞声躲进屋去,把门关了,假装没听见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马到成功”。
成语出处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只愿你马到功成,奏凯而还。”
成语意思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。形容不辞劳苦,不顾身体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利天下,为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