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浮名:虚有的名声。虚利:空有的利益。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7回:“若肯要灰心学道,可致神仙,何苦要碌碌尘埃,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要冲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一回:“如今听得朝廷起大军来,与方腊厮杀,我这里正是风门水口。有些人家都搬了别处去躲。只留下老身,在这里看屋。”
成语意思奋袂:挥袖;攘襟:撩起衣襟。挥袖攘襟站起。形容愤恨或激动
成语出处晋·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闻吾风声,议其所以,乃奋袂攘襟,怒目切齿。”
成语意思发蒙:启发蒙昧;滞:不流通。启发蒙昧,打通阻塞
成语出处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古之建国,教学为先,弘风训世,莫当于此,发蒙启滞,咸必之。”
成语意思发蒙:启发蒙昧;蔽:蒙蔽。启发蒙昧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答李见罗先生书》:“发蒙启蔽,时或未省,而退实沉思。”
成语意思裘:皮衣。骑的是好马;穿的是裘衣。形容生活豪华奢侈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
成语意思方命:违命;圮族:危害族人。指不遵从法纪命令,危害同族的人。比喻民族败类
成语出处《尚书·尧典》:“吁!咈哉,方命圮族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披荆斩棘。
成语出处清·陈梦雷《解介士传》:“王有事于越,敖,敖子弟出死力,负芒披苇,入海望潮,拨棹,蒙虎皮以冒锋镝。”
成语意思谓分封侯位和土地。
成语出处唐·张说《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》:“大圣大后,炼石补天,有王母之神器;分茅列土,启弄孙之美色。”
成语意思风:放逸,走失。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,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。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。同“风马牛不相及”。
成语出处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 盗侠》:“唐责之:‘某与公风马牛耳,不意盱眙相遇,实慕君子,何至驺卒不若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第四折:“官封极品禄千钟,分茅裂土人堪羡。腰金衣紫作朝臣,箫韶乐奏排筵宴。”
成语意思凤的羽毛,龙的鳞甲。比喻珍贵之物。
成语出处明·袁中道《石浦先生传》:“旧有传奇二种,置于笥中,为鼠子嚼坏,凤毛龙甲,竟不存于世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法则标准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授曲》:“尝怪天地之间,有一种文字,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。”
成语意思肤浅琐碎
成语出处清 方苞《书柳文后》:“彼言涉于道,多肤末支离,而无所归宿。”
成语意思蒙:遮盖,指物品上的罩物;振:摇动。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,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汲郑列传》:“好直谏,守节死义,难惑以非。至如说丞相弘,如发蒙振落耳。”
成语意思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~。”
成语意思发:揭开;蒙:蒙盖物;振:抖动。揭开蒙盖物,摇掉将落的枯叶。比喻轻而易举
成语出处《明史·杨乃郭詹等传论》:“盖天速其祸,如发蒙振槁,无烦驱除矣。”
成语意思白面红唇。有时形容面颜姣美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说着,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,较宝玉略瘦些,眉清目秀,粉面朱唇,身材俊俏,举止风流,似在宝玉之上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飞刍挽粟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上·高昌》:“今高昌诛灭,威动四夷,然自王师始征,河西供役,飞米转刍,十室九匮,五年未可复。”
成语意思风靡:风行;蒸: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出现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钟嵘《诗品·总论》:“况八纮既奄,风靡云蒸,抱玉者联肩,握珠者踵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