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
成语出处杨靖宇《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》:“事在人为,诚至金开,自有曙光逢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降、败、杀人及剽动者斩,盗者十倍取偿,杀牛马者没为奴婢,故道不掇遗。”
成语意思大辩:善于辩论。有口才、善于辩论的人,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。”
成语意思谓不可宽容敌人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臣闻之,敌不可假,时不可失。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阚祾传》:“部兵皆群盗,横相侵牟,祾案罪杀之,虽亲故无脱者,至道不举遗。”
成语意思簿:文状、起诉书之类;对簿:受审问;公堂: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。在法庭上受审问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。”
成语意思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
成语出处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成语意思舍:舍得,愿意。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。
成语出处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·参寥》:“爱其诗,读不舍手;属其谈,挽不听去。”
成语意思讷:语言迟钝,不善于讲话。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。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,不露锋芒。
成语出处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”
成语意思大白:彻底明白,完全清楚;天下:全国。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9回:“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,将无以大白于天下,而佥壬假借,得以自便私图。”
成语意思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’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’”
成语意思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,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子路曰:‘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,见之而不言,何邪?’仲尼曰:‘若夫人者,目击而道存矣,亦不可以容声矣。’”
成语意思大车材坚,能载重物。比喻人有大材,能够胜重任。
成语出处《易经·大有》:“大车以载,有攸往无咎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孤注一掷。
成语出处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喻子才谓元镇曰:‘相公此举,有万全之策乎?亦赌彩一掷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,在一起亲切交谈。
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《雨中招张司业宿》诗:“能来同宿否,听雨对床眠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,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。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夫子之道,至大也,故天下莫能容夫子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计较小利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,苟非其人,箪食豆羹见于色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多多益善”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多多益善耳。”《汉书》作“多多益办”。
成语意思比喻贤才逢明时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大雅 卷阿》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
成语意思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,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:‘什么叫作稀罕儿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