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注重根本,轻视枝末。古代“本”多指农业,“末”多指工商业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司马芝传》:“王者之治,崇本抑末,务农重谷。”
成语意思举:举动。成功、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。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苻坚载记上》:“成败之机,在斯一举。
成语意思柄:权力;籍:通“阼”,皇位。权势地位转移
成语出处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三守》:“恶自治之劳惮,使君臣辐凑之变,因传柄移籍,使杀生之机、夺予之要在大臣。”
成语意思穿:凿通;引:引进。凿通墙壁,引进烛光。形容家贫读书刻苦。
成语出处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。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成语意思辞:言词;逮:及,到。指言词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
成语出处宋·刘学箕《词序》:“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,辞不意逮,笔随句阁,良可慨叹。”
成语意思成功或失败,兴起或衰退。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成帝纪二》:“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,有明成败兴废,然后知秉要持权,故尚无为也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。后作美男子的代称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操:掌握;券:凭证。手里掌握必胜的凭证。指十分有把握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故明主操必胜之数,以治必用之民。”
成语意思慈悲:慈善和怜悯。原佛教语,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 高逸传论》:“今则慈悲为本,常乐为宗,施舍惟机,低举成敬。”
成语意思斩草除根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,芟夷蕰崇之,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
成语意思语出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”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。亦指微才薄技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”
成语意思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。
成语出处唐 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泪脸千行,愁肠寸断,端坐横琴,涕血流襟。”
成语意思参错:参差错落。许多事物交错在一起不断出现。形容事物错综复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》:“万端千绪,参错重出。”
成语意思采:柞木。比喻生活简朴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 五蠹》:“尧之王天下也,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。”汉 曹操《度关山》诗:“不及唐尧,采椽不斫。世叹伯夷,欲以厉俗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。同“参差不齐”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 礼志上》:“至于嗣位之君,参差不一,宜有定制。”《隋书 后妃传》:“周公定礼,内职始备列焉。秦、汉以下,代有沿革,品秩差次,前史载之详矣。齐、梁以降,历魏暨周,废置益损,参差不一。”
成语意思刺刺:多话的样子。形容说话唠叨,没完没了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送殷员外序》:“出门惘惘,有离别可怜之色。持被入直三省,丁宁顾婢子,语刺刺不休。”
成语意思尘、俗:佛教称尘世、人间;拔:超出。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;已超出人世。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;不同凡俗。
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《与王周彦长书》:“盖登太山而小天下,观于海者难为水也。企而慕者,高而远虽其不逮,犹足以超世拔俗矣。”
成语意思迟疑不决,不敢前进
成语出处南宋·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古辞》:“使君从南业,五马立踟蹰。”
成语意思指这里不可居留,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《警世恒言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》:“先生道:‘若要奉承人,卦就不准了;若说实话,又惹人怪。此处不留人,自有留人处!”
成语意思犹言长生不老。
成语出处《醒世恒言 李道人独步云门》:“各要寻几件希奇礼物上寿,祝他个长春不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