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附赘: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;悬疣:皮肤上突起的瘊子。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骈拇》:“附赘悬疣,出乎形哉!而侈于性。”
成语意思方正:正直;贤良:才能,德行好。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,唐宋沿用,设贤良科。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当是之时,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成语意思谓雕琢推敲文章。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谢参政启》:“至拙无能,下愚不肖,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。”
成语意思福气一来;心也变得灵巧起来。多用来奉承人得意时思想灵活;言行适宜;含有诙谐之意。
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》:“鄙语有之:福至归灵,祸来神昧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读书甚多,知识渊博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
成语意思宿:夜。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。指仇怨容易消除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‘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’,‘父子无隔宿之仇’!你伤害我师父,我怎么不来救他?”
成语意思发:发现;纵:放纵,也通“踪”。发现野兽的踪迹,指示猎狗跟踪追捕。比喻暗中操纵指挥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萧相国世家》:“夫猎,追杀兽兔者狗也,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。”
成语意思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,指示猎狗追杀。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夫猎,追杀兽兔者狗也,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。”
成语意思知道它并不难,去做它就难了
成语出处唐·魏征《十渐不克终疏》:“非知之难,行之惟艰;非行之难,终之斯难。”
成语意思头发向上竖起;眼眶也裂开。形容极度悲伤;愤怒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
成语出处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成语意思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
成语出处明·陈子龙《陈涉论》:“后之人主,亦知邱民之可畏,而覆舟之戒始信。”
成语意思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,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。也用在不好的一面,意思是指摘别人,却正指摘了自己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子曰:‘君子有道者三,我无能焉;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’子贡曰:‘夫子自道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白粉装饰的,白玉雕成的。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。也用来形容雪景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,乖觉可喜。”
成语意思在锅里游着的鱼。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。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张纲传》:“若鱼游釜中,喘息须臾间耳。”
成语意思用一笑来回答。表示不值得理会。
成语出处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辨误三》:“以此知《义海》、《西清》寡陋,而妄为之说,可付之一笑。”
成语意思谓引咎自责。
成语出处《书·大禹谟》:“[舜]负罪引慝,祇载见瞽螋。”蔡沈集传:“负罪,自负其罪,不敢以为父母之罪;引慝,自引其慝,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。”
成语意思叹一口气。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前日之事,我也不计较长短,付之一叹罢了。”
成语意思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枘装不进圆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
成语出处战国·楚·宋玉《九辨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成语意思谷:两山间的凹处;陵:大山。高岸变成山谷,深谷变为高山。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百川沸腾,山冢崒崩,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