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子路》: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
成语意思方外:世外。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
成语出处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阮籍既方外之士,故不崇礼典。”
成语意思分:名分。名分以外的事物。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1回:“吾差四个统制官,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,但有分外之物,决不轻恕。”
成语意思方闻:有道而博闻。有道而博闻的人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详延天下方闻之士,咸荐诸朝。”
成语意思溺:落水。扶助危难者,救起落水者。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。
成语出处唐·崔佑甫《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》:“常州之义笃于友,用之有常,行之可久,扶危拯溺,尔身我手。”
成语意思族类:同族的人。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成公四年》:“史佚之《志》有之,曰:‘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’楚虽大,非吾族也,其肯字我乎?”
成语意思族类:同族人;异:不同。不是我们同族的人,跟我们不是一条心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四年》:“史佚之志有之曰:‘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’楚虽大,非吾族也,其肯字我乎?”
成语意思见“扶危定倾”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“昔魏室将季,海内分崩,太祖扶危翼倾,肇开王业。”
成语意思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,祸事却会接踵而至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听罢,扯定两个公人说道:“却是苦也!正是‘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’”
成语意思拂袖:甩袖子,表示生气。形容很生气,一甩袖子就走了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0回:“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,五分不喜;又闻语言冲撞,遂拂袖而起,转入后堂。”
成语意思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气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
成语意思拂袖:甩袖子,表示意志已决。指毫无留恋,回到家乡归隐。
成语出处元·周文质《斗鹌鹑·自悟》套曲:“您都待重裀而卧,列鼎而食,不如我拂袖而归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迅速威猛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臧宫传》:“将军向者经虏城下,震扬威灵,风行电照。然穷冠难量,还营愿从它道矣。”
成语意思犹通宵达旦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恩幸传徐纥》:“时复与沙门讲论,或分宵达曙,而心力无怠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风行电击”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·韦洸传》:“公鸿勋大业,名高望重,率将戎旅,抚慰彼方,风行电扫,咸应稽服。”
成语意思翻:反转;笼:大的竹箱。形容彻底搜寻、查检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翻箱倒笼,满屋寻一个遍,那有些影儿。”
成语意思非刑:法律外的残酷肉刑。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我实不曾为盗,你们非刑吊拷,务要我招认。”
成语意思犹焚香礼拜。
成语出处《西湖佳话·六桥才迹》:那杭州百姓,前番受过他的恩惠,今又听得他来,不胜欢喜,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气势迅猛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·扬谅传》:“文安请为前锋,王以大军继后,风行电击,顿于霸上,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。”
成语意思偃:卧倒,倒伏。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。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引用驽庸,以为党援,而望风向草偃,庶事之康,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,弦不调而索清音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