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,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;孟母三迁居处,选择良好的环境,来影响孟子的成长。
成语出处汉 刘向《列女传 母仪传》:“孟子之少也,既学而归,孟母方绩,问曰:'学何所至矣?'孟子曰:'自若也。'孟母以刀断其织。孟子惧而问其故,孟母曰:'子之学,若吾断斯织也。'”
成语意思主人:物主。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。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。
成语出处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盗憎主人,民恶其上,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成语意思砥柱:山名;在河南境内三门峡、黄河中;形如柱石;立在急流当中;故名;中流:河流中央。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。砥柱屹立在急流中央
成语出处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》:“吾尝从君济于河,鼋衔左骖,以入砥柱之中流。”
成语意思裁断章节,取缀成文。亦有割裂全文,取其所需之意。
成语出处唐·李商隐《唐容州经略使〈元结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疾怒急击,快利劲果,出行万里,不见其敌;高歌酣颜,入饮于朝,断章摘句,如振如生。”
成语意思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,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。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。
成语出处汉 刘向《列女传 母仪传》:“孟子之少也,既学而归,孟母方绩,问曰:'学何所至矣?'孟子曰:'自若也。'孟母以刀断其织。孟子惧而问其故,孟母曰:'子之学,若吾断斯织也。'”
成语意思琢:雕刻玉石。像雕刻一样对文章的字句仔细斟酌修饰。
成语出处宋 俞文豹《吹剑录》:“此岂舒笺点翰,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!”
成语意思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,广为流传
成语出处唐 元稹《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》:“都中纸贵流传后,海外金填姓字时。”
成语意思势孤力单,容易受人欺负;从多气壮,别人不敢欺侮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吐谷浑传》:“单则易折,众则难摧。戮力一心,然后社稷可固也。”
成语意思症:病症。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具体问题,采取有效的措施
成语出处宋·阳枋《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》:“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,粲然在目,故能察病论症,对症用药,如指诸掌。”
成语意思专心致志,深思钻研。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胡四娘》:“程入闱,砥志研思,以求必售。”
成语意思断:破裂;余:残存;墨:墨迹。指残存的诗文墨迹
成语出处《宣和书谱·行书·蔡京》:“至于断纸余墨,人争宝之。”
成语意思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成语意思不忍心听,形容情景十分凄惨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9卷:“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,哭哭啼啼,耳不忍闻。”
成语意思扼:用力掐;啮:咬。掐胳膊,咬手指。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
成语出处东汉 王充《论衡 感虚》:“曾子左臂立痛,即驰至问母:‘臂何故痛?’母曰:‘今者客来欲去,吾扼臂以呼汝耳。’”
成语意思对亲人不宜放债。意谓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。恩,指亲人。
成语出处元·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二折:“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……正是恩不放债。”
成语意思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叶公问政,子曰:‘近者说,远者来。’”
成语意思阿匼:一味迎合的样子。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杨再思传》:“居宰相十余年,阿匼取容,无所荐达。”
成语意思恩:亲爱。指相亲相爱的夫妻
成语出处汉 苏武《诗四首》:“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。”
成语意思极为公正,不偏不倚。
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《传习录》上卷:“不知先生居夷三载,处困养静,精一之功,固已超入圣城,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。
成语意思杖:木棍;走:逃跑。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,他就逃走躲避,免陷父亲于不义。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。
成语出处汉·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舜之事父也,索而使之,未尝不在侧;求而杀之,未尝可得。小箠则待,大箠则走,以逃暴怒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