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着:下棋落子。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,整盘棋就输了。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,结果导致整个失败
成语出处李欣《老生常谈·熟视无睹,充耳不闻》:“一子失着,满盘皆输,这是有的。”
成语意思说话没有文采,就传播不远。亦作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、“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”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仲尼曰:‘《志》有之:“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”不言,谁知其志?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’”
成语意思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襄公二十年》:“仲尼曰:‘志有之,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不言谁知其志?言而无文,行而不远。’”
成语意思九族:本人的父、祖父、曾祖、高祖和子、孙、曾孙、重孙。一个孩子领悟天道,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
成语出处元·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一折:“常言道:‘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’,不要错过了。”
成语意思言:说话;闻:听话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,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
成语出处清·汪琬《诗说序》:“诗独主志,所为主文谲谏,与言之无罪,闻之足戒者,其词则隐,其旨则微。”
成语意思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确,也是无罪的。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,也值得引以为戒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
成语意思说话的人不是有心的,听话的人却认真计较
成语出处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言者无意,听者有心,这句话正触着阿珠的‘隐痛’,要想保持平静也不可能了。”
成语意思一口粥,一口饭,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。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,爱惜粮食
成语出处清·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成语意思一方面高兴,一方面又害怕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’”
成语意思用:任用;行:做,实行;舍:不用;藏:退隐。任用就出来做事,不得任用就退隐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。”
成语意思言者:说话的人;闻者:听话的人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,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
成语意思子:对别人的称呼;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。比喻拿对方的观点、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。
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,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也。”
成语意思奸:通奸;赃:赃物。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自古道:‘捉奸见双,捉贼见赃,杀人见伤。’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,你又不曾捉得他奸。”
成语意思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
成语意思谆谆:教诲不倦的样子;藐藐:疏远的样子。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形容徒费口舌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,来不及细尝。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,实则无所收获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你这奴才,‘猪八戒吃人参果,全不知滋味’!”
成语意思止:停止,平息;谤:指责。要阻止别人毁谤,最好的方法是修身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魏谟传》:“谚曰:‘止寒莫若重裘,止谤莫若自修。’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,去一旦之玩好。”
成语意思止:停止,平息;谤:指责。要阻止别人毁谤,最好的方法是修身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昶传》:“谚曰:‘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自修。’斯言信矣。”
成语意思每次打仗都获胜,每次进攻都攻下。形容军队力量强大,百战百胜。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”
成语意思长:助长。指助长别人的声势,轻视自己的力量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你两个闭了鸟嘴!长别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