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了财物;顿生歹意。
成语出处元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又见了十五贯钱,一时见财起意,杀死丈夫,劫了钱。”
成语意思加快步伐,一天走两天的路程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贾逵传》:“乃兼道进军,多设旗鼓为疑兵。”
成语意思储存粮食和草料。
成语出处元 郑光祖《三战吕布》第一折:“如今且收兵回营,操军炼士,积草屯粮。”
成语意思精诚:真诚。真心诚意;团结一致。
成语出处《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》:“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,才能赢得和平。”
成语意思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贞心不寐,死后重谐。”
成语意思既:已经;已然。已经形成事实。
成语出处唐 杜甫《雨不绝》诗:“鸣雨既过渐细微,映空摇扬如丝飞。”
成语意思三:一方面表示“多”;另一方面又是最少的多数;还可以作“几”解;番:遍数。好几次;或一次又一次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》:“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,我住在那里不相宜,几次三番,几次三番地说。”
成语意思举措:举动、措置;失当:不恰当。举动安排不得当。
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《管子 禁藏》:“举措失当,众民不能成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传说,殷纣以酒为池,以肉为林,为长夜之饮。原指荒淫腐化、极端奢侈的生活,后也形容酒肉极多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张骞传》:“行赏赐,酒池肉林。”
成语意思结草:把草结成绳子;搭救恩人。比喻感恩报德;誓死不忘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及辅氏之役,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”
成语意思愁:愁苦;恨:遗憾。原有的愁苦;新增的遗憾。形容不愉快的事相继而来。
成语出处南唐 冯延巳《采桑子》词:“旧愁新恨知多少,目断遥天,独立花前,更听笙歌满画船。”
成语意思精采:精神、神采;秀发:焕发。形容人的精神焕发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慕容超载记》:“精采秀发,容止可观。”
成语意思绝:截断。截取长的,补充短的。比喻用长处补短处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今楚国虽小,绝长续短,犹以数千里。”
成语意思竭诚:竭尽诚意。待:对待。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。
成语出处唐·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盖在殷忧,必竭诚以待下,既得志,则纵情以傲物。”
成语意思绝顶:极端。形容异常聪明。
成语出处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35回:“他是绝顶聪明之人,一说便会,一会便已记得。”
成语意思旧的没有了,只好被迫去买新的,坏事变成了好事
成语出处洪放《秘书长·二》:“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,总要发展的啊。”
成语意思鸠车、竹马:儿童玩具。借指童年
成语出处清 曹寅《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》:“鸠车竹马曾经处,鲐背庞眉识此生。”
成语意思皆:都。人人满意;全都高兴。
成语出处《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》:“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”
成语意思指井底的癞蛤蟆,比喻没有见识的人
成语出处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 弹丝》:“妾阅人多矣,皆是井底蛤蟆,未有中原麟凤。”
成语意思涓滴: 小水点; 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。 非所应得的东西; 虽然极少极微; 都要缴公; 自己绝不侵占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3回:“真正是涓滴归公,一丝一毫不敢乱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