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假:假借,凭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
成语出处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诗》:“或以集翼鷃披,虎威狐假。”
成语意思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,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,没有顾虑
成语出处明·醒世居士《八段锦》第七段:“以假作真,毫无顾忌,致我割破恩爱,妻子逃亡。”
成语意思好:喜欢;为:做;当。喜欢做别人的老师。指不谦虚;喜欢以教育者自居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人之患在好为人师。”
成语意思泡:水泡。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;很快就消失。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洪波曲 第七章 一》:“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黄河决堤,使豫东成为泽国,也就化为了泡影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灰心丧气”。
成语出处寄生《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》:“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,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不守法纪,放肆妄为
成语出处《辛亥革命》:“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,平日横行不法,县令又极意袒护,故平民衔恨次骨。”
成语意思报:报答。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,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好意叫他洗脚,颠倒嫌冷嫌热,却不是好心不得好报!”
成语意思彼此之间互相吹嘘、颂扬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党锢传序》:“自是正直废放,邪枉炽结,海内希风之流,遂互相标榜,指天下名士,为之称号。”
成语意思横行:不循正道而行;奡:夏代寒浞之子,相传是个大力士;桀:夏桀,暴君。像奡和桀那样横行无道
成语出处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侦报》:“一任他横行奡桀。”
成语意思混淆:混杂不清;使界限模糊。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。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杨震传》:“白黑溷淆,清浊同源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意志消沉,形体枯槁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
成语意思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。比喻捏造事实;诬陷好人。
成语出处清 李玉《清忠谱 叱勘》:“你不怕刀临头颈,还思含血喷人。”
成语意思谓做事违反常道,行为不轨。
成语出处述之《怎样才能解决江浙目前的危急问题》:“我们知道北伐军为了援救江浙的民众起见,为了铲除帝国主义的工具起见,绝对不能容忍这班强盗军阀在江浙横行逆施。”
成语意思犹胡作非为。
成语出处清·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,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,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?”
成语意思残忍的心肠,毒辣的手段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三卷:“那小娘子听了,欲待不信,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;欲待信来,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,大娘子又过得好,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灰心丧气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凤姐因方才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,恨娘家不给争气,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,也实在没精神。”
成语意思故意用假象或谎话迷惑人;使人产生错觉;不易分辨真伪和是非。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,来忧乱阵容,混淆视听。”
成语意思把对的说成错的;把错的说成对的。比喻故意制造混乱;使是非不清。
成语出处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成语意思寒心:心中战粟;酸鼻:鼻子辛酸。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。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
成语意思魂:灵魂;魄:气魄,精神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7回:“李明见先折了一个,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,被杨志大喝一声,惊得魂消魄散,胆颤心寒,手中那条枪,不知颠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