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负才任气”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薛憕传》:“常郁郁不得志,每在人间,辄陵架胜达,负才使气,未尝趋世禄之门。”
成语意思僝、僽:指憔悴、烦恼。形容人历尽苦难,非常烦恼和憔悴
成语出处元·滕斌《普天乐·色》曲:“春光过也,风僝雨僽,一叶秋来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逢场作戏。偶尔凑凑热闹。
成语出处宋·刘克庄《贺新郎·甲子端午》词:“忆垂髫,留连节物,逢场游戏。”
成语意思方寸:指心。心绪纷乱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回:“你们别吵!我此刻方寸已乱,等我定一定神再谈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恶物虽小,但能害人
成语出处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君其无谓邾小,蜂虿有毒,而况国乎?”
成语意思指蜚短流长的言语
成语出处《宋书·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》:“诸所谮引,言非一事,长涂万里,无路自明,风尘之声,日有滋甚。”
成语意思缺少恩义。
成语出处宋·李觏《闵雨诗》:“安知愚下鬼,负德孤恩难制指,弄天之权侮人命。”
成语意思扶:扶持,搀扶。比喻随他人的意志转移,自己没主见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1卷:“张魏公才极短,虽大义极分明而不全晓事,扶得东边,倒了西边;知得这里,忘了那里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负恩背义。
成语出处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四回:“[申侯]今又以国媚楚,使子之君,负德背义,自召干戈,祸及民社。”
成语意思谓刁难敲诈,胡作非为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一回:“他父亲王砉是东京大户,专一打点衙门,擸唆结讼,放刁把滥,排陷良善,因此人都让他些个。”
成语意思覆车:翻车;辙:车辙。翻车的辙迹。比喻失败的教训
成语出处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李专美传》:“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,以赏无赖之军,徒困蒸民,存亡未可知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蜚短流长的言语
成语出处《魏书·王慧龙传》:“赐慧龙玺书曰:‘义隆畏将军如虎,欲相中害,朕自知之,风尘之言,想不足介意也。”
成语意思行为放纵,不拘礼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二折:“尽着他放荡形骸,我可也万千事,不折证。”
成语意思放:使用;刁:无赖,刁滑;撒泼:蛮不讲理。指使用刁钻狡猾的一套手段。形容极不讲理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,拿粗挟细,揣歪捏怪,帮闲钻懒,放刁撒泼。”
成语意思妇道:妇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。指成年女子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4回:“这件事还得与拙夫商量,妇道人家,不便十分作主。”
成语意思指散布流言;拨弄是非;制造错误舆论。飞:飞传;流:散布。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封三娘》:“妾来当须秘密。造言生事者,飞短流长,所不堪受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焚书坑儒”。
成语出处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·花关索出身传》:“秦皇独霸诸侯城,焚典坑儒丧圣文。”
成语意思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 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
成语意思谓逢迎坏人,助长恶行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·张文明传》:“且言江彬遣恶导非,亟宜行诛,朝臣匡救 无闻,亦当罚治。”
成语意思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,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列女传·杨庆妻王氏》:“今负恩背义,自为身谋,可若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