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楛:粗恶;稼:庄稼;耘:除草;岁:年谷成熟,收成。指耕作不细致,会影响到的收成
成语出处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楛耕伤稼,楛耘失岁。”
成语意思佛教语。意指尘世如同苦海,无边无际,只有悟道,才能获得超脱。亦以比喻罪恶虽重,只要悔改,便有出路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五十九:“知得心放,此心便在这里,更何用求?适见道人题壁云:‘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’说得极好。”
成语意思刻画:描绘;无盐:战国时齐国的丑女;唐突:冒犯;西施:春秋时越国美女。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较,冒犯与贬低了美的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周顗传》:“庚亮尝谓顗曰:‘诸人咸以君方乐广。’顗曰:‘何乃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,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自古道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”
成语意思言行都合乎礼法,没有什么可挑剔的
成语出处《孝经·卿大夫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。”
成语意思会:领会,理解。只能心领神会,无法用语言来表达
成语出处清·刘大魁《论文偶记》:“凡行文多寡短长,抑扬高下,无一定之律,而有一定之妙,可以意会,而不可以言传。”
成语意思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5回:“两国交兵,不斩来使,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。”
成语意思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;本:树根。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,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。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,夺取王位的代称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?”
成语意思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9回:“自古‘两国相战,不斩来使’。于礼不当。”
成语意思地面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在天上飞翔的天鹅。比喻痴心妄想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1回:“我直恁这般呆!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!”
成语意思比喻这一方面有情,那一方面无意(多指男女恋爱)。
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卷五十 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》:“落花有意随流水,流水无情恋落花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,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
成语出处明·徐元《八义记·张维评话》:“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为何,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,我想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。”
成语意思斗:争斗。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,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虎者,戾虫;人者,甘饵。今两虎争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伤。”
成语意思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
成语出处明·洪楩《杨温拦路虎传》:“今见将军,乃是我恩人,却在此被劫,自当效力相助!路见不平,拔剑相助。”
成语意思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
成语出处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天宁卓禅师法嗣》:“育王被人推倒了,也还有路见不平,拔剑相为底么。”
成语意思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
成语出处元 杨显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这个是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则是误伤人命。”
成语意思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
成语出处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·金竹寺》: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救。佛菩萨赏其义侠,故远导幻影以生之。”
成语意思骥:骏马,千里马;枥:马槽。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,仍有雄心壮志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同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”
成语意思户枢:门转轴;蠹:虫蛀。流动的水不会发臭,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
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尽数》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