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望:希望;意料。遇到意外的喜事;心中非常高兴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与李之仪》:“契阔八年,岂谓复有见日,渐近中原,辱书尤数,喜出望外。”
成语意思醍醐:酥酪上凝聚的油。用纯酥油浇到头上。佛教指灌输智慧,使人彻底觉悟。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。也形容清凉舒适
成语出处《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令问维摩,闻名之如露入心,共语似醍醐灌顶。”
成语意思足够的才智;大量的计谋。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。谋:计谋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锦云堂暗定连环计》:“老夫遍观朝中,足智多谋,无如司徒者。”
成语意思刚:刚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一员官》:“济南同知吴公,刚正不阿。”
成语意思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。形容生活富足。
成语出处五代 齐已《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》诗:“丰衣足食处莫住,圣迹灵踪好遍寻。”
成语意思心里怎样想;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。形容功夫到家;技艺纯熟;做起来很顺手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口不能言,有数存焉于其间。”
成语意思兴致高;精神饱满。采:精神;烈:强烈;旺盛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体性》: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
成语意思天工: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;超过了自然。形容制作技艺之高超。
成语出处晋 郭璞《葬书》:“微妙在智,触类而长,玄通阴了,巧夺造化。”
成语意思呕:吐;沥:滴。比喻极度劳心苦思。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。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归彭城》诗:“刳肝以为纸,沥血以书辞。”
成语意思胜:尽;收:接收;领略。形容美好的事物、景色非常多;人们一时间领略、欣赏不过来。
成语出处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三卷:“见其鸿富,美不胜收。”
成语意思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。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;使内容生动传神。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。
成语出处唐 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点眼者见在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;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与谢民师推官书》:“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,观之熟矣;大略如行云流水,初无定质,但常行于所当行,常止于所不可不止。”
成语意思心境开阔;精神愉快。旷:空阔;怡:愉快。
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、传神。惟:语气助词。
成语出处宋 岳珂《英光堂帖赞》:“永之法,妍以婉,(米)芾之体,峭以健。马牛其风,神合志通;彼妍我峭,惟妙惟肖。”
成语意思精:完美;益:更加。已经十分美好了;还要求更加美好。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;没有止境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’”宋 朱熹注:“言治骨角者,既切之而复磋之;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复磨之,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”